日期:2022-12-04 16:32:57人气:15
「我不要~我不要吃红萝卜~红萝卜臭臭!」幼儿讨厌吃蔬菜的情形相当普遍,任凭爸妈如何苦口婆心地劝导,宝宝就是不肯吃,面对这种抗拒情形,家长究竟该如何让宝宝爱上吃蔬菜呢?下面来帮爸爸妈妈一起想办法,如何让家中的宝贝们不再怕吃蔬菜。
宝宝成长需要多种的营养素,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蛋白质、脂肪及醣类外,微量元素(如矿物质、维生素)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素。蔬菜中含有多样化的维生素、矿物质及膳食纤维,像是深绿色、黄色、橘红色蔬菜类(如胡萝卜、番茄等)含有的类胡萝卜素(β-carotene),能帮助宝宝视力发展及牙齿骨骼的发育;而绿色蔬菜、甜椒类与番茄则含有维生素C,能帮助铁质、钙质的吸收。
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道蠕动,帮助排便,也能够减少肠道中胆固醇的再吸收,预防日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;除此之外,五颜六色的蔬菜,并不仅只是好看而已,更代表各种有益的植物化学成分(又可称植化素,phytochemicals),是植物在地球上为了生存不断演化出来的自我防御系统,近年来研究指出,各式各样的植物化学成分具有不同的抗氧化、抗发炎、改善代谢及调节免疫力等保健功效。因此,当宝宝不再以母乳或婴儿配方奶为主食,可开始尝试副食品以后,蔬菜的摄取便相当重要。
要让宝宝吃到新鲜好蔬菜、保留蔬菜的最大营养,就要知道如何挑选、洗涤及烹调蔬菜的方法,以下就为家长分别介绍其重点。
首先,购买蔬果的时候,请挑选符合时令的蔬菜,以避免过多农药的残留,此外也要选择购买具有政府认证─吉园圃标章的蔬菜,有吉园圃标章的蔬果代表安全蔬果的意义,表示农民把握适时适地适种,合理病虫害防治与遵守安全采收期3个达到农业操作之原则。
在洗涤蔬菜部分,蔬果因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农药的残留,去皮往往可去除大部份的农药。连皮食用的叶菜类,则必须靠清洗来去除残留;研究显示任何的清洗方法只能去除残留于表面上的农药,差别只在于水量的多寡及如何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;因此建议以清水浸泡片刻(约5~10分钟)再仔细冲洗是最好的方法。
在烹调方面,何种烹调方式才能够保存蔬菜的营养价值,其实没有完全能够保留蔬菜所有营养素的烹调方法。研究指出,使用不用油炒方式的烹调法,即水煮、蒸、微波和加压的方式来煮圆白菜,其中水煮和蒸汽导致22~34%维生素的流失;微波和加压烹煮仍可保留大部分的维生素C。
另一篇研究则指出,胡萝卜和南瓜等蔬菜,用蒸、油炸、甚至生吃,都不如用水煮来得健康。但有时仍要面对取舍哪种营养成份流失的难题,例如烹煮胡萝卜,可以让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释放,而摄取到丰富的胡萝卜素,但却流失了多酚类;若生食胡萝卜,虽然可保留多酚类,却无法摄取到胡萝卜素。烹煮番茄虽能释放蕃茄红素,却会破坏番茄中的维生素C。
由上述的例子可知,为了让蔬菜中的营养素释放,适度的烹煮是必要的(但要避免油炸),且时间不宜过长,以避免水溶性的维生素流失(如维生素C)。而在生食蔬菜方面,因为宝宝年龄较小,肠胃道的功能尚未像成人般健全,生食蔬菜,容易消化不良;也为了食品卫生着想,建议爸爸妈妈为宝宝准备蔬菜时,还是以熟食蔬菜为主。
蔬菜添加时程,Step by Step
在蔬菜副食品的制作与添加方面,建议宝宝7~8个月时,即应先以少量蔬菜泥(约1~2汤匙)喂食,等宝宝9个月以后,改以剁碎形式供应蔬菜,并且善用不同烹调法,可制成蔬菜粥、菜面线糊等等。等到宝宝长牙后,有一定咀嚼能力时,则可让宝宝尝试吃细碎的炒青菜,重点是一定要避免较多粗纤维的蔬菜,以软嫩的叶菜类为主,且应配合宝宝的咀嚼能力,由软至硬。
那么,有哪些撇步可以让宝宝爱上蔬菜呢?以下提供实用6撇步让家长作为参考。
同样的蔬菜可以多利用不同的烹调法,变化出不一样的口感,并注意色香味的搭配,才有助提升宝宝的胃口呦!
变化蔬菜的样式,例如切成块、丁、片、丝,或使用可爱食物模型改变形状,在视觉上能吸引宝宝兴趣,而且形状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口感及风味。
将不喜欢的蔬菜与喜欢的菜配在一起,开始的时候不要加太多,让宝宝逐渐习惯其味道或质地。
当宝宝较大时,带领宝宝一起种植蔬菜,好比说培育豆芽菜和水耕蔬菜;也可让其参与购买、制作蔬菜料理的活动;这些都能让其多认识蔬菜,减少排斥,进而提高食用蔬菜的意愿。
当宝宝想吃点心时,不妨考虑蔬菜加水果,或是可添加没有额外糖份的水果乾(如葡萄乾、蓝莓乾等),增加宝宝对于摄取蔬菜的好感。
宝宝会藉由观察,模仿照顾者及家人的饮食习惯,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以身作则,不要在宝宝面前批评或不吃某种蔬菜。对于宝宝不喜欢的蔬菜,可以吃给他看,鼓励他、陪他吃,作为宝宝学习的好榜样。
声明: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,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,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
Copyright 2022-2023 32h.pingguodj.com 32号百科 客服邮箱:s2s2s2-s@outlook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