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2-12-04 16:47:37人气:17
现在马拉松比赛可以说是很热门的,近年来马拉松爱好者人数急剧增长,而随着马拉松逐渐被大家所熟知,伴随着的还有另一个词-猝死,每年的马拉松比赛几乎都有猝死事件的发生。那到底跑马拉松为什么会猝死呢?
跑马拉松发生的猝死现象被称为运动性猝死,多是心脏猝死,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:
心脏猝死里由于心律不齐而引起的占绝大多数,在跑马拉松时突然增大的运动负荷,心脏功能跟不上运动量的增加,导致心脏缺血,或产生严重的供氧不足,也会诱发心律不齐等各种心肌病,从而导致猝死。
马拉松多数猝死事件多发生在终点附近,可能由于参赛者体能接近极限,在终点处,选手容易亢奋,周围人的鼓励和叫喊也可能让其运动超过自身的身体极限,一旦再加速冲刺,心跳加速越快,血氧若跟不上,就会引起心肺功能衰竭,出现心脏骤停的现象。
之前根本就没有任何运动基础,体能差、体质弱,赛前又没经过系统训练,或是有过训练但停止了一段时间没有跑马拉松的参赛者,突然进行马拉松比赛,也会出现心脏不堪重负而停跳,导致猝死的状况。
一部分人赛前感冒了,但是没有在意,而感冒发烧会使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,马拉松运动会进一步加速免疫力下降,病毒易于入侵,如果入侵心肌,会形成病毒性心肌炎,也会引发猝死。
在高温天气下跑马拉松,全身血管扩张,血流加快,心脏为了跟上新陈代谢的步伐不得不加大泵血量、加快泵血速度,这种情况对心脏来说在超负荷工作,有诱发心源性猝死的风险。特别是在天气热,湿度大,没有风的天气里跑马拉松,最容易出意外。
高强度的马拉松比赛过程中,会使人大量出汗,造成体内水分和钾、钠等丢失,易引发电解质紊乱,如果不及时进行补液,低钾状态容易触发恶性心律失常,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、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的人,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容易诱发猝死。
一般来说如果在跑马拉松过程中出现胸闷、心悸、头脑发晕、出冷汗、虚汗等情况,存在猝死的隐患,要及时停止继续跑,比赛时多注意脉搏或心率,若异常变快或者迅速下降,一定要放慢速度。
一定要认真参加报名体检,参加马拉松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,体检过关且没有既往病史,跑马拉松都不是赶时髦,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虚荣心、赶潮流盲目参赛。
马拉松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是属于极限运动的,需要在赛前2-3个月做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,训练量从5k、10k、半马到全马的过渡,不可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参加。
在跑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,将全身的关节、肌肉、韧带都活动开来,不仅能让身体更快进入运动状态,还能预防运动伤害的出现,可以先快走或慢跑几分钟,然后做拉伸动作。
跑马拉松时要合理分配全程体力,尽量保持匀速,切忌因兴奋在出发和冲刺时过猛,特别是终点处不可冲刺,最容易发生心脏骤停的是跑速是每小时9至12公里,也就是全马完赛时间在3.5到4.5小时的“业余高手”。
在跑马拉松时,如果出现胸闷、心悸、头脑发晕、出冷汗等不适现象,要及时放慢速度或是及时停下来。
有心律监测表的话可以戴上,赛中自己监测心律,赛中如果出现心律过高,要慢慢减速。
半马要2-3小时,全马5-6个小时,长时间不补充水分会电解质紊乱,因此要注意补水,一般会提供水点,争取在每个点喝点水,建议以盐水、运动型饮料为主。
赛厚不要马上停止步伐,而是要给身体三五分钟来减速,不然容易发生心跳骤停,可以以小步慢跑逐步停止,然后做全身放松活动,帮助身体恢复。
跑马拉松要注意量力而行,不可强逼自己一定要跑完,不要盲目的挑战自己的极限,出现不适或是坚持不了的话,就要及时停下来。
马拉松是田径运动中距离长、消耗大、负担重的一个项目,属于高强度的运动,患有风湿性心脏病、先天性心脏病的人不适合进行。此外,近期内犯过心脏病的人、有严重冠状动脉病(心绞痛)的人,或是在做轻微活动时感到胸痛,运动中脸色发白发青的人,也不适合跑马拉松,容易出现猝死情况。
感冒如病毒性感冒,会诱发心衰和心肌炎,其中暴发型病毒性心肌炎会有突然死亡的可能,不适合参加马拉松。另外感冒如果长达两周没有好,还伴有咳嗽、胸闷、心慌、憋气,就要引起重视,及时就诊避免诱发心脏病。
跑马拉松后,肾上腺素上升,血压和心率上升,容易导致血压飙升和心律失常,存在猝死的隐患。
过于肥胖者往往有代谢障碍,当跑马拉松运动消耗过大时,就容易引起猝死等危险。
缺乏训练或是本身体质弱的人群,参加马拉松比赛发生猝死的几率很大,因此不建议进行。
跑马拉松过程中出现心脏骤停的现象,要立即对其实施心肺复苏,紧急通知志愿者、医务人员,要知道心跳骤停的救治黄金时间只有几分钟,时间长了大脑缺氧会不可逆转。
声明: 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, 如果侵犯到你的权益 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告知,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之内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
Copyright 2022-2023 32h.pingguodj.com 32号百科 客服邮箱:s2s2s2-s@outlook.com